更新时间:2025-09-30
点击次数:80
在工业领域,钢丝绳被誉为“生命绳",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设备与人员。然而,钢丝绳内部的损伤犹如“隐形杀手",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洞察其细微变化。AG-F35钢丝绳探伤仪的出现,正是为了攻克这一难题,其核心在于采用了先进的漏磁与磁通融合技术,实现了对钢丝绳内外缺陷无损洞察。
一、 双剑合璧:原理与分工
AG-F35的检测技术并非单一手段,而是一个协同工作的智能系统。
漏磁技术:捕捉局部“病灶"该技术如同给钢丝绳做“CT扫描"。传感器通过圆形结构对钢丝绳进行360度周向磁化,能瞬间使其达到磁饱和状态。一旦钢丝绳存在断丝、磨损、锈蚀等局部损伤,磁力线便会发生畸变,在表面形成“漏磁场"。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能捕捉这些微弱的磁场信号,从而实现对局部缺陷的定位与定性。
磁通技术:评估整体“健康"如果说漏磁技术关注的是“点",那么磁通技术衡量的就是“面"。它通过监测通过钢丝绳横截面的总磁通量变化,来评估其因磨损、锈蚀等原因导致的金属横截面积损失(LMA)。这项技术使得AG-F35能够以±0.05%,量化评估钢丝绳的整体承载能力是否下降,为决策提供关键数据。
二、 融合之道:1+1>2的智能诊断
单纯拥有两项技术并不足以构成优势,真正的突破在于“融合"。AG-F35将漏磁与磁通的信号进行同步采集与综合分析,从而实现了更全面的检测覆盖:既能发现单个断丝的尖锐信号,也能感知缓慢发展的均匀磨损,无检测盲区。
更可靠的缺陷识别:通过交叉验证两种信号,避免了误检和漏检。例如,一个微小的外部压痕可能同时引起局部漏磁和微小的截面积变化,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性质和危害程度。
更直观的结果呈现:所有检测数据通过以太网或WiFi高速传输至计算机,软件可在同一界面清晰显示局部损伤和金属截面积变化的曲线,并自动生成包含两项核心结果的Word报告,一目了然。
三、 技术落地:赋能高效安全的工业实践
这项融合技术的价值,体现在实际应用中。AG-F35允许传感器与钢丝绳的相对速度可达18m/s,满足了大多数动态检测场景的需求。配合高达5000Hz的采集频率,即便在高速运行下,也能确保信号无遗漏。此外,从直径1mm到300mm的钢丝绳,均可通过配置不同规格的传感器进行适配,展现了强大的环境适应性。